原创 北京将公开推介不低于2新澳门正版资料免费看000亿元的重大民间投资项目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吕少威)今年北京将在扩大社会投资上出实招。在去年工作基础上,继续精心筛选并面向社会公开推介两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
北京市发改委24日联合北京市委金融办、人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金融监管局、北京证监局等部门召开2025年北京市重点项目融资工作会,会上提到上述内容。
2024年北京推介重点融资需求项目197个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来,北京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工作,深化政银企合作,融资对接机制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拓展、作用不断提升,有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落地,保障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
2024年,北京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了两场市区重点项目融资工作会,推介重点融资需求项目197个,近期融资需求1278亿元,全部实现对接,累计落地信贷资金超700亿元,有力支持了北京市丽泽数字金融科技示范园、京平高速改扩建工程、承平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另有超两成项目加快前期筹备,银行提前介入融资融智,推动落地。
北京还聚焦“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两场专项融资对接活动,推介融资需求项目13个,加强政策解读,推动项目单位与金融机构深入对接,累计落地信贷资金29亿元。积极推进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累计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两批共91个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加强要素保障,争取技术改造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推动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
此次会议还发布了市区两级重点融资需求项目共116个,总投资约1609亿元,近期融资需求约626亿元。
具体包括:深国际京西南综合物流枢纽(一期)智慧物流中心、京密路三期、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类项目14个,总投资约257亿元,近期融资需求约28亿元;北方昆曲剧院整体改造、城市运动中心(一期)等公共服务类项目17个,总投资约572亿元,近期融资需求约109亿元;王四营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创想大厦、大红门数智产业大厦升级改造等产业发展类项目85个,总投资约780亿元,近期融资需求约489亿元。
与会各金融机构将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加力提升首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信贷资源储备、扩大信贷资金投放,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支持“3个100”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对扩大内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改革开放、保障民生和超大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2025年拟建立北京市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优化金融营商环境,融资融智,协调联动,共同推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建立北京市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库,强化要素和审批服务。同时,积极服务基础设施REITs项目常态化上市发行,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今年还将加力打造“北京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企业营商环境的获得感。完善“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提高工作的精准度,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机制,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加强政策服务、数字服务、热线服务企业“三送”工作。
北京将在完善融资对接机制上求实效。进一步提高对接活动的时效性,滚动发布有融资需求的重大项目清单。进一步提高对接内容的针对性,项目单位尽可能明确意向银行,便于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避免多头对接和过度授信。进一步提高对接保障有效性,建立台账、密切跟踪、定期调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和融资进展,做好后续跟踪服务。
会议采取现场加线上直播形式召开,金融监管部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及市区重点项目单位代表等约100人现场参会,区发展改革部门、其他金融机构和项目单位视频参会。线上线下参会规模约300人。(完)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预计,年内消费者物价将延续回升态势。主要是消费需求修复,有望带动商品和服务消费逐步改善;原油价格反弹及服务需求释放,服务类价格将平稳增长。但另一方面,国内供给领先于需求恢复,生猪产能充裕,日用消费品供应充足,将使物价走势温和。
“商转公”并非新鲜事。但在几年前,为防止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炒房投机,全国各地都相继调整了公积金提取政策,便包括收紧异地购房贷款、“商转公”等操作。
3。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拓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场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