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截至去年管家婆2024精准资料大全底北京经营主体达268.62万户 科技型企业占近四成
中新网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23日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底,北京经营主体268.62万户,同比增长5.08%。科技型企业存量85.9万户,占比近四成。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过去一年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营主体质量稳步提升,质量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持续增强,医药、广告产业发展成果丰硕,“三品一特”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消费者权益保护扎实有力。2025年将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激发市场活力,高水平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率先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
2024年,北京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大力推动“扫码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推行“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制度,建立“标准不一致”协调机制,让涉企检查更加公平、透明、规范,以“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监管助力企业发展。
改革实施以来,扫码检查率基本实现100%;全市非现场检查项占到全部检查项的77.6%,非现场检查量占比提升至38.6%,减少扰企检查6500余次;将10.5万家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首批“无事不扰”企业检查量降幅达到79.1%;协调解决32个“标准不一致”问题。
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企业注销“一件事”集成
北京制定《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服务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及中英文双语版《外商投资公司登记注册办理指南》。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全国首个持证AI餐饮机器人落地亦庄。企业注销实现营业执照、海关、税务、社保、医保、公积金、公章注销等事项一站式办理。
截至2024年底,北京经营主体268.62万户,同比增长5.08%。科技型企业存量85.9万户,占比近四成。北京市企个比5:1,在全国经营主体发展质量评价中连续两年位居首位。
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标准”
北京实施《北京市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北京市以标准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全年发布地方标准297项,现有地方标准累计达2247项。推动服务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北京市地方标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转化为国家标准,相关国际标准已正式立项。
北京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资源,累计服务中小企业3000余家次。半导体装备制造、协作机器人等6条产业链入选全国百条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在卫星导航、城市能源等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达17个。
医药健康和广告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北京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审批绿色通道等4项高含金量政策落地实施。推动9款新药申报上市,9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和13个第三类人工智能产品获批上市。药品补充申请审评、药物临床试验获批时间分别缩短70%、50%。出台《关于促进数字广告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率先实施优化医疗广告管理先行先试措施。
持续发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强化公平竞争
北京推进民生领域反垄断及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统筹“力度”与“温度”,统一市场监管业务领域1510项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定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3.0版,将不予处罚行为扩大至184项,2024年免罚金额4.4亿元。
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北京市连续5年在国家食品及药品安全考核中位列A级。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市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企业实施多轮全覆盖检查。依托“三医”协同,推进“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设,提高抽检精准性、靶向性,完成市区两级抽检1.3万批。
精准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能力
北京加快推进特种设备“一台一码”智慧监管,多部门可通过科技赋能参与特种设备安全治理,已实现全市8.7万台15年以上老旧电梯的“赋码监管”。实现全市330万支气瓶和1.3万只安全阀追溯管理,确保承压设备来源可溯、去向可寻。3.55万支“气液两相”液化石油气钢瓶全部退出市场。
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效果显著
北京围绕电动自行车、燃气灶具、特种设备、民生计量等重点领域,重拳打击违法行为。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29吨,货值1200万元。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推动退还各类费用6000余万元,惠及1万余户企业。统筹推动预付卡治理,建立企业异常风险监测模型,发现并通报高风险企业3230家次。统筹推动闭店逃债治理,会同公安部门办成“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
群众诉求解决率、满意率持续提升
北京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2024年市场监管领域行业诉求量同比下降16.52%。其中,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问题治理成效显著,全年诉求量下降34.4%。(完)
卡莱斯每次出现都会被媒体记者围堵,却始终婉拒采访,无论记者提问中美两军对话、地区热点问题或者对论坛的评价和期待,她都未作出任何回答。
记者从长安航空了解到,事发时,正值飞机起飞离地关键阶段,遭遇一只翼展1.3米的黑鸢(鹰类)撞上飞机左侧迎角传感器,导致传感器断裂脱落后被吸入左侧发动机,造成该发动机损伤,飞机仪表出现空速、高度、迎角不一致多重警告,左座驾驶杆持续剧烈抖动,右座驾驶杆几乎扳不动,驾驶舱内警告声四起,飞机面临失控。情况万分危急,飞行机组在操纵受到极大影响的突发情况下冷静应对,启动备用系统,12秒控制飞机,并合理分工、妥善处置,“教科书式”操纵飞机安全返航降落,确保了机上183名旅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机组点赞!
中缅“胞波”情谊深厚,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最希望缅甸尽快实现稳定,与缅甸一道合作共谋发展的态度永远不会变。这既体现在国家层面,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真诚态度,因为“共同安全”在中国社会内部有广泛而坚定的共识。但我们实现它的方式决不是以强力去干涉他国内政,甚至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改造别国,这样的事情中国过去和现在没有做过,将来同样不会这么做。我们的选择是以老百姓的福祉为出发点,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用合作共赢的方式尽可能消除民生痛点,打击缅北诈骗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