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广东如何擦亮“粤”字就业招牌澳门管家婆-肖一码?
从“好就业”到“高质量充分就业”
广东如何擦亮“粤”字就业招牌?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就业大省广东交出优秀民生答卷,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万人以上”目标。今年开年,广东人社部门施展“十八般武艺”,整合多方资源,不断创新招聘活动和招聘形式,持续拓宽“就业路”。
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群众增收。从“好就业”到“高质量充分就业”,广东正以更精准的人才交流对接,更适配的产教融合,更接地气的就业服务,书写新一年的“高质量充分就业答卷”。
精准对接“聚人气”
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政策力度更大更强。近年来,广东先后出台了“稳就业十六条”、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17条举措助力民营经济,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等一系列稳就业政策。
2025年1月,接连两个硕博研学团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近百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硕博人才“研”途探秘,触摸湾区科技脉搏。与此同时,“粤好服务·粤聚人才”2024-202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对接会系列活动,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22场人才交流对接会。
如此供需两旺的喜人场景,只是广东今年以来开展引才活动的生动一隅。近年来,广东人社部门分行业、分领域举办超百场主题鲜明的青年人才对接会,涵盖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金融、材料、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广东,求职不是“大海捞针”。通过就业驿站等方式,广东将人力资源对接服务关口再前移。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就业驿站1050个,就业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让求职者触手可及。
以就业驿站为重点,广东不断创新招聘活动和招聘形式,努力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将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到基层、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送到老百姓身边,有力有效促进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为全国就业大局稳定贡献广东的积极力量。
就业服务半径可以再缩短吗?广东给出新解:让线上线下的“高流量”带动就业“高质量”。广东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搭建供需平台,以“烟火气”有力为就业公共服务“聚人气”,在努力实现“求职放心、就业安心”中,深切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技能推动“就好业”
就业围着产业转。在广东,一场更大范围、更精准的“跨界”正助推企业和求职者的供需半径不断扩大。
“目前,我在企业进行生产线升级改造和工艺创新。在我身后还有成百上千和我技能水平不相上下的师兄师弟,他们遍布在珠三角的各个机械加工领域。”1月16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龙伟杰,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
2024年9月,这位来自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00后”技工,在法国里昂为中国代表团实现了在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上的“五连冠”。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技术、新业态快速涌现,出现“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如何破解人才培养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以龙伟杰为代表的技能人才群体从人才供给端提供了一种答案。
当前,广东正在经历从“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普通劳动者通过奋斗成为粤菜大厨、高级技工、金牌保姆,通过技能提升成为首席技师、南粤工匠、大国工匠。
产教融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刚需,是广东蹚出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新路的关键一招。“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为产业链现代化释放新动能。”广东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积极打造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着力构筑产业人才“蓄水池”,建立起了从招生、培养、使用、就业到提升于一体的人才链闭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迭代,产业发展需要以更为灵活、更具韧性的人才供给体系为依托。”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院长萧鸣政表示,广东在这方面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17日刊文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在这一市场上,墨菲和其他分析师认为,美国车企当下很难抵挡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墨菲说,消费者现在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忠诚度”很强,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超过100%的关税后,这种“忠诚度”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烈。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英国政府当地时间13日以“打击普京的战争机器”为由宣布50项新制裁,对象包括5家中国实体。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当天回应说,英国政府罔顾国内国际民意,不断火上浇油,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恶劣行径,反而罗织罪名制裁中国及其他国家企业,充分暴露了英方的虚伪嘴脸。中方敦促英方立即纠正错误,撤销对中国企业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