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人民网评:耕地保护显成效,2023一码一肖100%准确粮食安全添保障
12月2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介绍,根据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面积为19.29亿亩。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孕育粮食的耕地更是维系14亿多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正因如此,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端牢中国饭碗。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耕地保护考核和粮食安全考核“合二为一”,压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将耕地保护作为系统工程抓紧抓实。同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调动各类主体保护耕地积极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奖惩机制。各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坚决稳住耕地总量,将藏粮于地战略落到实处,进一步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成效令人瞩目。从总量变化看,2023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时(标准时点为2019年12月31日)相比,总量增加1120.4万亩。从布局变化看,持续多年的耕地“南减北增”开始转为“南北双增”,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耕地净增加210.5万亩。从坡度变化看,园林地“上山”、耕地“下山”趋势初步呈现,全国坡度25度以上的坡耕地净减少132.19万亩(不含梯田),2度以下耕地净增加714.7万亩。多个维度的积极变化印证了,各级党委、政府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得以严格执行且行之有效。
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打造丰收良田。有关部门和地方锚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任务目标,从资金保障投入、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健全全周期管护机制等多层面入手,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实现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促进种粮农民增收。
也要看到,我国耕地空间分布格局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一部分耕地位于河道、湖区、林区等范围内,不宜长期稳定利用,还需逐步调整。针对违法占用耕地,更要持之以恒贯彻“长牙齿”的保护机制,严肃查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径。
耕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做好耕地保护是一项持久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扛起主体责任,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节约用地理念,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保护耕地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之基。(人民网 蒋萌)
为推动全球供应链合作,中国推出了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这是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去年首届链博会吸引到515家参展商,覆盖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20%。一大批世界顶尖企业将链博会作为产品首发之地、创新之地、合作之地。与传统展会不同的是,链博会不单单是企业与客户之间洽谈合作的平台,同一产业链上的参展企业之间互动交流也非常踊跃,成为各方欢迎的一大亮点。第二届链博会将于2024年11月举办,与去年相比,已经有不少日本大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欢迎更多日本企业积极参展。
毛宁再次强调,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说三道四,横加干涉。我们敦促美方尊重中国主权,恪守国际法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立即停止插手香港事务,停止干涉中国内政。
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2次货运飞船补给、2次载人飞船发射和2次飞船返回任务,航天员乘组接续飞天圆梦、长期安全驻留,已安排在轨实施150余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应用与技术成果,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正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