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真抓实干 推动澳门一肖一码100准确测算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丨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 “含金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我国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相关重点领域绿色转型,以发展“含绿量”加快提升经济增长“含金量”。
在青藏高原,全球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刚刚并网发电,再次刷新了我国光伏电站的新高度。
在南海之滨,国内首个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正在抓紧建设,这里用氢炼铁、绿电炼钢,相对传统钢铁冶炼减碳80%以上。
在长江上游,刚刚成立的绿色散货船舶运力池,将26艘绿色散货船舶统一品牌、整体经营,探索试点碳交易、碳足迹追踪核算,绿色航运启航。
今天,绿色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绿色发展,他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并要求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高世楫:推动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改革部署,力度大、举措实,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绿色低碳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正逐步扩大。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让产品从生产、贮存、运输、流通直至报废的碳排放都“有迹可循”。各地也在因地制宜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内蒙古、山西等地相继推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过渡机制精准降碳。青海、甘肃等地则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 朱黎阳:加快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就是要使资源、环境、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激发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7亿千瓦,占新增装机的85%以上;到11月底,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首次超过四成,装机规模已超过煤电,提前6年多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对世界的承诺。
绿色产业化体系持续完善。
今年,我国新培育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超过5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300多个,绿色工业园区120多个,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万亿元水平。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今年以来,服务业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商场、绿色会展、绿色住宿加快发展。同时,绿色建筑不断升级,超2.7万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
在江苏淮安,借助全新的智能微电网技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实现了绿色低碳转型,一个个近零碳乡村、近零碳景区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江苏淮安盱眙县雨山村村民 李伟:我们用的电都是屋顶光伏发的,不仅家里可以用,还能给电动汽车充电。绿色环保,还能带来收益。
锚定绿色发展,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明年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将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新征程上,中国的绿色版图正持续扩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加速迈进。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朱继华 李厦 张道峰 杜雷鸣)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根据近年来的监测结果,诺如病毒在腹泻病患者中检出率居首位,是冬春季腹泻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诺如病毒导致的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一般10月到次年3月为高发季节。
首先要坚持伙伴定位。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日在一些产业领域开始出现竞争,我们也感受到部分日本企业对此心存顾虑和防范。但毫无疑问的是,合作共赢仍是主流。这次两国领导人旧金山会晤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重新确认了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定位。那么体现在经济领域,就是要坚持互为合作伙伴属性,继续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不能让输赢多寡的竞争逻辑主导和定义中日经贸关系,而是要在更广阔的合作中相互促进、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