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经济观察)中国—东盟携手打造数字产白小姐三肖三码期期准免费准一业新生态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东盟数字生态合作论坛、第五次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本周相继在泰国曼谷召开。这为中国和东盟的数字生态合作打开了新空间。
2024年10月召开的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东盟关于推动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生态合作联合声明》,明确了将数字生态作为下一阶段合作重点。
17日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通过了《2025年中国—东盟数字合作计划》,决定共同制定《中国—东盟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生态合作行动计划(2026—2030)》,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共同培育数字产业新生态。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中方愿与东盟各方一道,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和数据安全、数字能力建设等领域,加强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支持双方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诸多成效。双方建立了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一系列成果性合作文件。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工信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徐朝锋向记者介绍,中国在中越、中老和中缅等东盟国家方向建有多套跨境陆地光缆系统,与十余个东盟运营企业实现网络互联。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地区数字基础建设,与泰国推动5G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与印尼开展国家网络专项,在马来西亚建设国家数据中心,与菲律宾合作推进光纤到户,加快了东盟国家的数字普遍服务进程。
此外,中国企业应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赋能泰国美的工厂、新加坡邮政、印尼国家电力等,助力东盟国家传统产业升级;并与东盟国家开展远程医疗、数字政府、智慧教育、数字金融、卫星应急等民生项目,提升社会福祉。
这些项目为拓展双方数字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奠定了基础。中国和东盟作为有14亿多和6亿多人口的两大市场,总人口规模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市场资源是双方最突出的优势,数字技术是丰富双方合作的亮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自2009年起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起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良好的政治经济合作基础为数字领域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中国与东盟拥有互补的数字产业建设体系”,余晓晖表示,5G已融入中国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东盟国家的特定行业,如旅游、农业也有独特需求和资源。双方可发挥互补优势,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
加强数字产业生态合作也是东盟国家的期待。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东盟将继续深化与中国合作,共同构建包容、可持续的数字生态,弥合数字鸿沟,推动创新、造福人民。
中国与东盟国家数字领域合作将进一步扩围。徐朝锋介绍,双方将加强5G、云计算、海陆缆、算力和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合作,举办中国—东盟云计算发展研讨会,推动共建亚洲海缆协会,制定“算力互联互通伙伴计划”等。
人工智能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面对的共同课题。双方将重点推动技术、标准、产业及治理合作,推进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中心建设,推动形成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转型合作倡议。
记者了解到,中国和东盟双方将开展数字人才培养项目,探讨建立“中国—东盟数字学院”,开展数字和信息通信领域技能提升和能力建设合作,激发地区数字化发展内生动力。(完)
今年8月,本市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行业使用电动三轮车通行管理的通告》(以下简称《行业通告》),明确规定:从事邮政寄递、园林绿化、环卫等民生服务行业的电动三轮车,车辆应为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纳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取得《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使用纯电驱动,性能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的正三轮载货摩托车。同时,《行业通告》对行业使用电动三轮车核发号牌作出明确规定:涉及民生服务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行业使用电动三轮车管理办法,明确登记、管理、使用等规定。符合管理办法规定的,核发“京C”号段摩托车号牌。
根据芜湖的规定,申请人申请“商转公”贷款时,公积金账户应处于正常缴存状态,且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12个月(含)以上。办理“商转公”贷款涉及的房屋需已取得不动产权证书且权属明晰,且有“先还后贷”和“以贷还贷”两种方式。
无论是中方官员访问缅甸,还是与东南亚各国的联合执法行动,都不难看出,这是中方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各方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的前提下,为了同一个安全目标采取协同行动,最终的成果则由所有老百姓共同分享,而且那些成果是大家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现在除了东南亚各国,东盟和联合国等组织及机构也加入进来,打击跨境电信诈骗、致力于实现共同安全的力量在不断壮大。这也充分表明了中国全球安全倡议的国际感召力和理念引领力。